文档帮助中心
【化妆品类商品】品质抽检规范及违规处理细则
2022-01-28 12:46:49电商运营团队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类商品,范围包括面部护肤产品及香水彩妆产品等。
二、检测依据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
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
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
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
GB 5296.3 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
QB/T 1684 化妆品检验规则
QB/T 1685 化妆品产品包装外观要求
QB/T 1857 润肤膏霜
QB/T 1858 香水、古龙水
QB/T 1858.1 花露水
QB/T 1859 爽身粉、祛痱粉
QB/T 1862 发油
QB/T 1975 护发素
QB/T 1976 化妆粉块
QB/T 1977 唇膏
QB/T 1978 染发剂
QB/T 1994 沐浴剂
QB/T 2284 发乳
QB/T 2287 指甲油
QB/T 2654 洗手液
QB/T 2660 化妆水
QB/T 2872 面膜
QB/T 2874 护肤啫喱
GB/T 29665 护肤乳液
GB/T 29680 洗面奶、洗面膏
GB/T 29991 香粉(蜜粉)
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指标和要求或其他相适应的产品标准。
以上最新版本的(包括已由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的)推荐性产品标准,在实施日期之后一年内,仍可按产品明示的标准进行判定;最新版本的推荐性产品标准实施日期一年后,统一按照最新版本的推荐性标准进行检验及判定。强制性标准应按标准明示的正式实施日期实施。如无明示产品标准,则按照相应产品推定的现行有效的推荐性标准进行检验及判定。
三、检测方
国家认定的具有CNAS、CMA资质的第三方质检机构。
四、检测标准
4.1 商品品质质量检测项目
宣传功效 | 产品剂型 | 检测项目名称(标黄为默认检测项目) | 依据标准 | 检测不合规处理措施 |
通用 | 膏、霜类 | 菌落总数 CFU/g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砷mg/kg | ||||
铅mg/kg | ||||
汞mg/kg | ||||
镉mg/kg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丙酯等) | ||||
二噁烷 | ||||
甲醇 | ||||
pH值 | QB/T 1857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通用 | 乳类 | 菌落总数 CFU/g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砷mg/kg | ||||
铅mg/kg | ||||
汞mg/kg | ||||
镉mg/kg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丙酯等) | ||||
二噁烷 | ||||
甲醇 | ||||
pH值 | GB/T 29665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通用 | 液类 | 菌落总数 CFU/g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砷mg/kg | ||||
铅mg/kg | ||||
汞mg/kg | ||||
镉mg/kg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丙酯等) | ||||
二噁烷 | ||||
甲醇 | ||||
pH值 | QB/T 2660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通用 | 面膜 | pH值 | QB/T2872 | |
菌落总数 CFU/g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砷mg/kg | ||||
铅mg/kg | ||||
汞mg/kg | ||||
镉mg/kg | ||||
甲醇 mg/kg | ||||
石棉(仅针对粉状面膜) | ||||
二噁烷 | ||||
氢醌 | ||||
苯酚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丙酯等) | ||||
41种糖皮质激素 | ||||
性激素 | ||||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 参考GB/T 27728-2011 附录D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通用 | 洗面奶 洗面膏 | 菌落总数 CFU/g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砷mg/kg | ||||
铅mg/kg | ||||
汞mg/kg | ||||
镉mg/kg | ||||
二噁烷 | ||||
甲醇 | ||||
三氯卡班 | ||||
三氯生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 | ||||
pH值 | GB/T29680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通用 | 粉类 | 跌落试验/份 | QB/T1976 | |
pH值 | ||||
菌落总数 CFU/g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砷mg/kg | ||||
铅mg/kg | ||||
汞mg/kg | ||||
镉mg/kg | ||||
着色剂(颜料红53:1、苏丹红II、苏丹红IV、罗丹明B等) | ||||
石棉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通用 | 香水、古龙水 | 清晰度 | QB 1858-2004 | |
浊度 | ||||
色泽稳定性 | ||||
甲醇(mg/kg)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通用 | 唇膏 | 砷mg/kg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铅mg/kg | ||||
汞mg/kg | ||||
镉mg/kg | ||||
菌落总数CFU/g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着色剂(颜料红53:1、苏丹红II、苏丹红IV、罗丹明B、 酸性黄36等) | GB/T 34806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防晒类产品 | 粉、霜、露、膏、乳、油、液类 | 菌落总数CFU/g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汞(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 | ||||
铅 | ||||
砷 | ||||
镉 | ||||
甲醇 | ||||
二噁烷 | ||||
pH值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丙酯等) | ||||
苯基苯并咪唑磺酸及其钾、钠和三乙醇胺盐,% | ||||
二苯酮-4和二苯酮-5,% | ||||
对氨基苯甲酸,% | ||||
二苯酮-3,% | ||||
p-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 | ||||
4-甲基苄亚基樟脑,% | ||||
二甲基PABA乙基己酯,% | ||||
丁基甲氧基二苯酰基甲烷,% | ||||
奥克立林,% | ||||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 ||||
水杨酸乙基己酯,% | ||||
胡莫柳酯,% | ||||
乙基己基三嗪酮,% | ||||
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 | ||||
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祛斑/美白 | 粉、霜、露、膏、乳、油、液类 | pH值 | QB/T 1857 | |
菌落总数 CFU/g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砷mg/kg | ||||
铅mg/kg | ||||
汞mg/kg | ||||
镉mg/kg | ||||
甲醇 mg/kg | ||||
二噁烷 | ||||
苯酚 | ||||
氢醌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丙酯等) | ||||
41种糖皮质激素 | ||||
性激素 | ||||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祛痘类产品 | 粉、霜、露、膏、乳、油、液类 | 汞(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铅 | ||||
砷 | ||||
镉 | ||||
菌落总数 CFU/g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甲醇 | ||||
二噁烷 | ||||
pH值 | ||||
抗生素(盐酸美满霉素、二水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氯霉素、甲硝唑)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丙酯等) | ||||
抗真菌类禁用物质(氟康唑、酮康唑、萘替芬、联苯咔唑、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灰黄霉素、环吡酮胺) | ||||
喹诺酮类禁用物质(麻保沙星、萘啶酸、吡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嗪酸)、诺氟沙星、丹诺沙星(甲磺酸)、氟罗沙星、奥比沙星、氟甲喹、二氟沙星、依诺沙星(氟啶酸)、西诺沙星、恶喹酸、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沙拉沙星、司帕沙星、恩诺沙星、加替沙星、巴洛沙星、克林沙星、那氟沙星、莫西沙星、妥舒沙星) | SN/T 4393-2015 | |||
41种糖皮质激素 | GB/T 24800.2-2009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嫩肤、抗皱、抗衰老产品 | 粉、霜、露、膏、乳、油、液类 | 汞(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铅 | ||||
砷 | ||||
镉 | ||||
菌落总数 CFU/g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甲醇 | ||||
二噁烷 | ||||
标签 | ||||
雌三醇 | ||||
雌酮 | ||||
己烯雌酚 | ||||
雌二醇 | ||||
睾丸酮 | ||||
甲基睾丸酮 | ||||
黄体酮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丙酯等) | ||||
pH值 | ||||
41种糖皮质激素 | GB/T 24800.2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通用 | 指甲油 | 汞(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铅 | ||||
砷 | ||||
镉 | ||||
甲醇 | ||||
二噁烷 | ||||
甲醛 | ||||
着色剂(颜料红53:1、苏丹红II、苏丹红IV、罗丹明B、 酸性黄36等) | GB/T 34806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
通用 | 美容修饰类产品(口红、唇彩、粉饼、粉底、眼影等) | 汞(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 | |
铅 | ||||
砷 | ||||
镉 | ||||
菌落总数 CFU/g |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CFU/g | ||||
耐热大肠菌群 /g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g | ||||
铜绿假单胞菌 /g | ||||
三氯生 | ||||
三氯卡班 | ||||
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氧乙醇、苯甲醇、4-羟基苯甲酸丙酯等) | ||||
着色剂(颜料红53:1、苏丹红II、苏丹红IV、罗丹明B、 酸性黄36等) | GB/T 34806 | |||
商品本身标注的商品执行标准所要求的项目 | - | 视违规场景处罚 |
4.2 产品标签、标识检验检查项目
标识内容 | 依据法律法规或标准条款 | 检测不合规处理措施 |
产品中文名称 | 《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 | |
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书编号 | ||
注册人/备案人的名称 | ||
注册人/备案人的地址 | ||
生产企业的名称 | ||
生产企业的地址 | ||
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编号(国产化妆品) | ||
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 | ||
全成分 | ||
净含量 | ||
使用期限 | ||
使用方法 | ||
必要的安全警示用语 | ||
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应当标注的其他内容 |
注:
“情节一般”是指商品有标明商品信息的中文标识标签,但标注内容的信息有缺失或标注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情节严重”是指商品无中文标明的商品信息,或缺少必要的安全警示用语,无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等。
“情节特别严重”是指商品标明的信息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识标注标准,导致平台产生重大损失。
五、判定原则
5.1判定总则
5.1.1当产品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时,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要求进行判定。
5.1.2当产品的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含国家、行业、地方推荐性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款)和执行的企业标准(含明示质量指标)技术要求不一致时,应按其中最高标准要求进行判定。
5.1.3当产品执行企业标准(含明示质量指标)时,如有提供相应企业标准则按其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判定;但如主要项目技术要求低于国家、行业、地方推荐性标准要求(含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中的推荐性条款)时,应在检验报告备注栏中同时注明主要项目的实测值和标准值。如未提供相应的企业标准,则按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判定。
5.2总体质量判定原则
当检验项目中任意一项及以上指标(标识为一项指标进行判定)不符合检验依据规定,判定该批产品质量为不合格;反之,判定该批产品质量为合格。
5.3交叉类目、子类目判定原则
当产品包含其他类目,或者含有其他材质,必须满足相应类目或相应材质的质量要求。
当产品中子类目中有具体行业标准或具体抽检要求,满足本规范同时必须满足具体子类目的质量要求。
六、违规处理
- 若涉及品质检测项目不合格,将按照“商品物理/化学/安全等项目不合格”对商家进行处理,详见4.1;
- 若涉及标识标签检测项目不合格,将按照“商品标识标志不合格”对商家进行处理,详见4.2。
若商家的同一商品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违规情形的,仅按照最严重项执行。
上一篇:商品质量问题整改管理规范
下一篇:【普通服装类商品】品质抽检规范及违规处理细则
课程互动
你是否能理解本篇规则内容?